博联文库-企业内部免费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个人数字图书馆  博联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文库

精准扶贫

总页    科研专区    文学作品    精准扶贫

      那天刚上班,市委的电话通知我去见陈书记。陈书记其实是副的,他见了我,就笑着让我坐,给我倒茶。然后说:“你在农村里长大,应该是熟悉农村工作的。青山岗村是市委的驻村帮扶村,今年是精唯准扶贫关键的一年,市委决定抽调你担任工作组组长,无需你常驻村,也可兼顾你单位的工作,相信你一定能完成好任务。”陈书记的话虽是商量的口气,但容不得我有其他商量的余地。我心想:“这样一来,全年的创作计划可就泡汤了。”书记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接着说:“这也是一种生活体验,空闲时你还可以更好地写作,精准扶贫是党中央的号召,文学不能靠边站,有机会时我也会来村里看看,我希望你能多写出反映精准扶贫和农村生活的好文章来。”书记是很理解人的,他说得我只有点头份儿。


      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是密切政府与老百姓关系的桥梁,也是解决部分农村落后面貌的一种方式。我懂得我肩上担子的分量。何况,我从小就随父母在农村里长大,三岁放牛,五岁割草,十五岁作为知青又回到农村学犁田……尽管我如今已生活在城里,但我的记忆我的灵魂却还是留在那一片乡土上。我一直热爱着农村、关注着农业、关心着农民,为那片土地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而高兴、而喜悦、而悲伤、而痛苦。农民,是这个社会最懂得无私奉献的人们,是革命赖以成功的基础,我应该去扶贫,我应该去为他们做点什么。


      回到农村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生活的重新体验过程,是一种灵魂的再洗礼。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时时触及到我灵魂深处的痛。我们的时代,在一日千里地变化着,可我们的农村,却还是一张犁、一把锄头地耕作着,这是我们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不够,还是我们的社会缺少一种带动农业飞跃性发展的动力?每当我走在布根根背带一样的田埂路上,再哼唱童年时的歌谣《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我心中便产生一种悲伤,便滋生一种渴望,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难以述说的伤感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
      千百年了,山还是那山,路还是那路,千百年的田园诗意,还将保留多久?我们还需要这样的田园诗么?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那是一种诱人的风景啊!记不清具体的年月了吧,什么时候我们也曾喊过农业现代化的口号,我们也曾唱出过《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也希望早日改变吟唱过千百年的田园牧歌,唱出我们新时代的田园诗,唱出我们的希望和向往。在我们广大的农村农民身上,至少还应该保留这种理想和激情。现实是我们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失,青年一代厌农恶农思想严重,土地荒芜现象比比皆是,我们的农村还有许多等待着我们去帮助扶贫的贫困人口,现在农村很难组织起强有力的懂农业生产技术的劳力队伍,农民普遍还存在教育不到位和缺少医疗保障,许多农村的生产条件还极差,生活环境还极其艰苦。因此,扶贫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去,毫无疑问地应该去拉农村的兄弟姐妹一把。但根据我半年多的调查和了解也得出一种结论:单纯靠扶是扶不起来的,我们应该有一套适应农村发展的好政策,让广大农民依靠好政策自觉走上一条自强自立的致富之路。我们应该多加强农民的教育,让他们的思想觉悟起来,早日走出那种自给自足的农家思想意识;让他们多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让他们把眼光看远一点,不要想着打工能挣几个钱,而应想着怎样建好自己的家及家乡,要把他们组织起来,树立一种从根本上改变自己贫穷落后面貌的思想。


      因此,我去扶贫,首先确定了自己的扶贫方法:即结合村里实际,给他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力所能及的帮助,给他们扶一种精神,让他们树立一种改造好自己家园的理想。


      作者:刘晓平

2020年3月30日 17:5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