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联文库-企业内部免费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个人数字图书馆  博联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文库

回乡见闻

总页    科研专区    文学作品    回乡见闻

      离开家乡已经好多年了,记忆中的家乡除了绵延起伏的群山,就是漫天飞舞的黄沙,生活在家乡的人们一年四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贫瘠的黄土地里艰辛地刨挖着生活。生活在钢筋水泥的牢笼里,脑海里经常会有想回去走走的心思,于是便利用假期促成了这次短暂的归乡之行,让我有机会看到了扶贫工作带给家乡的种种变化,使我心生感动,情真意切。


      回到家乡,漫步在幽静的羊肠小道,徜徉于闲情逸致的幸福之中,依旧对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路,那么的熟悉亲切。当然,这次归乡,让我看到最多、感受最深的便是一件件扶贫措施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得家乡有了一系列变化,好多原来被称为 “懒汉”的人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家族里有一个长辈,是个光棍,40多岁,好吃懒做,常年在家不是打牌就是喝酒,既不种地,也不打工,但他本人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却把生活过的异常贫困。然而,这次见面时,发现这位长辈精神气足了,也健谈多了,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明确的规划。我不禁感叹他的变化,也初步了解到是精准扶贫工作在家乡开展以后,帮扶包抓干部高度重视,对症下药,与村干部一起集思广益商讨对策,最终确定造成他贫困的主要症结是因为他孤家寡人、心灰意冷、对生活没有信心。如何点燃他的生活之火,让其烧成熊熊之势,这才是帮扶他脱贫的切入点。于是,包抓干部和村委会班子成员经常苦口婆心地给他讲扶贫政策、讲人生道理,并不定时的给他打扫房屋卫生,鼓励他重新做人,在循循教导和大力帮扶下,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活法,有了重新来过的干劲和动力,有了将生活过好的信心和决心。


      现在,这位长辈在农村信用社办理了贷款,租了八亩地搞起了小型蔬菜大棚,平时农忙时就雇佣周围贫困村民来帮忙,也算是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家乡脱贫做点贡献。言语间听出他对目前的经营状况还不是很满足,还想成立农业合作社,不断规范管理,加强技术学习,全面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让日子过的更加舒坦有滋味!


      像这位家族长辈的例子还有很多,有搞养殖的、有种植的,这些只是扶贫进程中家乡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家乡,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幢幢整洁明亮的房屋,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公路护栏,一次次热闹非凡的健身活动……许多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精准扶贫带来的深刻变化。而现在,淳朴的民风、优美的环境、幸福的生活、和谐的村庄……一幅国泰民安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当然,此次归乡我也了解到,在农村乡下,有一种怪象,精准扶贫过程中,很多人竟然争当贫困户,他们不以贫困户为耻,反以贫困户为荣,觉得当了贫困户,就会有很多的好处,学生上学可以免费,家人生病可以免费就医,甚至自己什么也不做,也可以等靠要,舒服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一些具体的工作中,帮扶干部对贫困户不似亲娘胜似亲娘,不是送油送面,就是买牛买羊,于是就催生了人人爱哭穷,家家争当贫困户的现象;产生了“要懒懒到底,政府来兜底”,“该懒不懒,政府不管”,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怪状。所以,扶贫要先扶志,否则永远扶不起来,精神贫困远比物质贫困更可怕。因此,各级帮扶单位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的劳动和创业热情,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怀念是心灵的回首,感动是情感的释放。短暂的回乡之行,所见所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农村确实变了,农民也的确富了,不管是在物质生活方面或精神生活方面,都能体现出来。辗转于新旧交替的反复,穿梭于时代变迁的年轮,新的旅程已然开启。那些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愫,无论白天黑夜,都会在心头热乎乎地弥漫。我坚信不久以后,在这片广阔而厚重的土地上,家乡人一定不负使命,全面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而再现新的辉煌的!


      惟愿,家乡的明天更加灿烂美好!

2020年3月30日 17:4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