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联文库-企业内部免费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个人数字图书馆  博联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文库

中医针灸如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分析

总页    科研专区    医学研究    中医针灸如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分析

      摘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简称SSS,是由于窦房结伴有或不伴有)心房的病变而产生心律失常并引起全身、神经系统及心脏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SSS的基本疾病是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临床以心动过缓为主要特征,有的病例可伴有心动过速的交替出现。急性或慢性冠状动脉闭塞、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是引起SSS的主要原因。SSS的病理表现为窦房结有水肿、出血、变性、脂肪浸润或广泛的纤维化。窦房结动脉由急性变性、坏死、狭窄或血栓形成。房室结则有慢性炎症,可伴鞘细胞增生或纤维化。实际上,SSS病员的窦房结和房室连接处都有病变,心房也有病变。现在推测起搏点衰竭的原理为发放冲动受抑或传导受抑,或两者均受抑制。慢性SSS大多发生于老年及中年人,青年及儿童也可发生,男性约占2/3。
      关键词:中医 针灸 治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一、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五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T1~T5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内关、间使、神门、灵道、大陵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阴陵泉等,第五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太溪等。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肺俞、厥阴俞、督俞、T1~T5夹脊穴0.6±0.2寸。向下平刺膻中、玉堂、紫宫1.2±0.2寸。直刺内关、间使1.2±0.2寸,直刺神门、灵道、大陵0.4±0.1寸。直刺三阴交、阴陵泉1.4±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太溪0.8±0.2寸。
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均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
      3.按语:心脏接受来自T1~T5节段的交感神经的支配,根据现代针灸学理论,应当在MT5节段内选用穴位。第一组、第二组穴位是分布于胸部前后的MT5节段内的穴位。因来自T1的部分纤维参入了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形成,所以上肢的部分穴位(即第三组穴位)也可以治疗本病。另外,上肢血管平滑肌分布着来自T2~T5(或T3~T6)的交感神经,这些交感神经与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来自相同或相近的胸髓节段,这也是针刺第三组穴位治疗本病的重要解剖生理学基础。


      二、电针体穴疗法
      1.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五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Tl~T5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内关、间使、神门、灵道、大陵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阴陵泉等,第五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太溪等。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体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操作方法。第一步操作完毕后,在第一组(背部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之间,在第三组(胸部的穴位)与第二组穴位、第五组穴位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治疗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每次电针6~10个穴位即可。没有接电疗仪的穴位,按普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三、灸法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肺俞、噘阴俞、督俞、T1~T5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上肢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内关、间使、神门、灵道、大陵等,第三组取位于下肢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阴陵泉。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每次选双侧6~10个穴位即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用隔姜灸,每穴灸15分钟,以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宜。每日治疗1~2次。


      四、耳针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心区。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脑干、神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每次行针10~30秒。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
3.按语:取缘中、脑干、神门为配穴,目的在于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五、电针耳穴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心区。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脑干、神门。
      在上述耳针疗法处方的基础上,选取单侧的体穴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间使(双侧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直刺足三里2.0~0 5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内关、间使1.2±0.2寸。然后在耳穴与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间使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6±8个穴位(交替使用耳穴),每次电针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没有接电疗仪的耳穴,按普通耳针疗法进行操作。


      六、耳穴贴压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心区。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脑干、神门。
      2.操作方法:用王不留行子进行贴压。常规消毒后,用5mm×5m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固定于选用的耳穴,每穴固定l粒。让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按压的力量以有明显的痛感但又不过分强烈为度。隔2天更换1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华元,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中国针灸;1996年10期.
      [2]赵建新,贾春生,田元祥,李晓泓.近十年日本灸法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1999年08期.  
      [3]白耀辉;林文任.艾灸与温热刺激关系的探讨[J];针灸学报;1991年04期

2020年5月30日 22:3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