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联文库-企业内部免费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个人数字图书馆  博联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文库

武术套路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探析

总页    科研专区    体育运动    武术套路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探析

    摘要:随着竞技武术套路项目在不断向“高、新、难、美”方向发展的同时,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更可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文章从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状态出发,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合理的观点和建议,旨在拓宽运动员在竞赛期间心理训练的新思路。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心理训练;心理素质;调整方法

    Analyst of Psychology Chaining Method of Athlete’s WuShu Performance Before Contest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performance contest which is developing at the direction of height,newness,difficultly and beauty,psychology chaining has became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psychology training system of modern contest affect and limi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thlete’s body,technique,actions level and health optimize the psychology continually,which will establish good psychology for the last contest. Starting from the athlete’s psychology condition,he essay offer some feasible opinion and suggestion for the existent weak link,aiming at broadening the athlete’s thought of psychology chaining before contest.
    Key Words:WuShu exercise;psychology training;psychology quality;method of regulation

    1前言
    武术是一项技术性、协调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比赛(套路比赛)上参加拳术、短兵等多个项目并要求在长14米,宽8米场地内进行,且要求在1~1分20秒(除太极拳外)完成各种手法、步法、平衡、跳跃、旋转、翻腾等50~60个动作。因此,对运动员身材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技术和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竞赛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运动竞赛的成败。心理状态可分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运动员对胜利充满信心,精力充沛,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技术要求,甚至超长水平发挥。不良的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发挥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比赛套路演练的节奏把握不住,有遗漏、间断、停顿、触地、器械脱落、完成的时间不够等现象,造成比赛失利。所以,在武术套路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靠运动员身材素质的增强,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还需要对运动员加强心理训练,提高专项所需的各项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运动竞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与查阅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赛前心理训练与调整方法的论著、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等,并归纳和分析了相关资料。
    2.2访谈法
    对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访谈,就武术套路运动项目竞赛前的心理训练与调整方法进行了咨询与调研,并作了详细的记录。

    3 在武术比赛中运动员不良心态的表现
    3.1赛前心理不足,运动员大脑皮层神经活动兴奋失衡,影响大脑对身体的积极控制和调节。
    3.2赛前取胜动机过于强烈,运动员过多考虑比赛的结果,获胜后的利益和名誉,心理负担过重,影响技术正常发挥。
    3.3比赛经验不足的运动员,赛前过分紧张,出现了手脚发抖、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现象,造成运动员不应有的失误。
    3.4运动员在赛前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遇到强手时,疏忽大意或自信心不足,甚至怯场。
    3.5在比赛中,运动员注意力涣散,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演练,造成失误,影响比赛的情绪。
    3.6在比赛过程中与竞争对手的得分非常接近时,背上了心理包袱,缩手缩脚,没法正常发挥原有的水平。
    3.7在比赛中,不慎出现失误,就失去了继续比赛的信心和劲头。
    3.8连续比赛造成疲劳,紧张不能及时消除,影响下一场比赛。
    3.9比赛场地、规模、性质的改变以及裁判评分和观众喧哗影响了运动员的情绪,造成比赛失利。

    4 比赛前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
    4.1 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常用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训练有助于强化运动技术的学习,加快动作的熟练和改进速度,加深和巩固动作的技艺效果。比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激励作用,使学生充满必胜信心。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4.2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运动员参赛做好适应性准备。模拟训练法的主要作用是在于提高运动员对比赛应激情境的适应性,在脑海中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结构,以便使技战术在意外情况下正常以挥。模拟训练法可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类:实景模拟是设置竞赛的情况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包括模拟对手可能采用的战术模拟、技术、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语言图像的模拟是利用语言或图像描述比赛的情境。在武术模拟训练中、常用设置比赛地点、模拟裁判、模拟比赛中的观众等①。
    4.3 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心理训练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语言暗示(他人或自己的),引起被训练者的肌肉放松。国外研究表明,大运动量训练后,进行5分钟的自我放松训练,其效果几乎和平时休息一小时相同。从运动器官向大脑传递的神经冲动,不仅向大脑报告身体情况,而且也是引起大脑兴奋的刺激。因此,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往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就兴奋,准备活动就能起这种作用。反之,肌肉放松,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减少,大脑的兴奋性就降低,心理上便感到不那么紧张了。
    4.4 认知训练法
    认知训练法是一种有助于运动员更加积极地想问题,减少消极的运动效能评估的技巧。为了使武术运动员在应激情况下能用积极的想法对付消极的想法,就必须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喜欢武术”、“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后面会演练得更好”,这些肯定语句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对自己不停地重复,尤其在赛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增强了信心。
    4.5 注意力集中训练
    注意力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目标,不为其它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和运动员在比赛时避免到内在的或外在的干扰,并延长注意集中于一项单一活动的时间。这一训练针对在比赛中注意力不易集中的运动员,并在有压力焦虑的情绪下进行效果会更好,因为焦虑越大,注意力越容易分散。
    4.6 想象训练法
    想象训练法又称念动训练、表象训练、心理演练等,是指有意识,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将想象训练运用于套路训练和比赛是当前武术运动发展的需要。武术套路运动是由单个组合动作组成的,不同的套路项目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且武术套路动作技术细腻、复杂,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应结合想象训练,使运动员对动作技术的形态、过程、肌肉内部用力感觉,节奏以及运动风格等方面有一幅完整、清晰的图像,以达到强化套路演练的动力定型,增强成功的自信心。
    4.7 暗示训练法
    暗示训练法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根据运动员武术训练和比赛的特点,可适时运用暗示的方法,把运动员对比赛名次及多方面的焦虑和担忧,转移到正确运用技术和提高自信上。这样会缓解武术运动员比赛中的紧张情绪,从而正常发挥水平。有的运动员说:“为了比赛中正常发挥,我心里默念镇静、镇静,发挥出平时水平我就能进前三名。在进行自我暗示时,同时要接受教练的提示和暗示,将自我暗示和教练员的提示结合起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取得优异成绩。
    4.8 注意调节法
    注意调节法指有意识也改变和调节注意的指向性,使学生把注意集中到具有积极情绪作用的事物上去。武术运动员上场前感到十分紧张,就把注意力指向以前某次成功的比赛,回忆自己在获得优异成绩时的情况,尽力同想起当时的兴奋状态。如果比赛前运动员的注意力是指向和集中考虑自己尚未完善或无把握的某个动作时,就应该迅速把注意力指向完成较好的动作上去,多想自己有把握的动作。提高自信心,从而稳定情绪。教练员应特别注意赛前训练中提高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成功率和把握性,这对稳定学生参加时的情绪具有重要作用。
    4.9 激励调节法
    激励调节法是教练员用称赞和忠告的语言,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有的教练员在比赛前对运动员期望太高,一定要进入前几名,运动员就会紧张不安,发挥失常。当运动员临场时情绪过分紧张时,教练员应说:“你的水平我知道,前三名没问题!如果失败了,由我承担责任。”用诸如此类的口气激励学生,对稳定学生情绪状态,使其从紧张不安状态中解脱出来,往往有调节心理状态的良好效果②。
    4.10 系统脱敏训练法
    系统脱敏训练法是由活尔帕(1973年)提出,主要帮助被训练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如对于武术比赛的怯场、焦虑等现象就可以采用此法进行训练。主要是把肌肉的充分放松与练习者所描述的引起其焦虑或恐惧的情景多次相结合,以身体的放松来抑制焦虑或恐惧。由于这种放松所具有的抑制作用,使得练习者能够忍受体验到的这种焦虑或恐惧。练习多次后,这种微弱强度刺激就会“失去作用”,练习者也不再会因它的出现而感到焦虑或恐惧。这种训练法要求被训练者在平时训练时,应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4.11 自信心与意志力的培养
    在比赛前或训练的时候,有些运动员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看不起自己,缺乏远大的目标和进取心。对此,经常给运动员讲一些国内优秀武术运动员的事迹,使运动员羡慕他们,激发他们强烈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欲望,并分析和看到自身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恒心与决心。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用教练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和激发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武术运动员的训练是非常苦的,枯燥的基本功练习,无氧大强度的套路训练,都会使运动员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必须经常的培养运动员战胜精神上、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困难,用坚强的意志力来完成训练任务,动员自己,调节好自己,这样,在大型比赛中才能取得好成绩。

    5 建议
    5.1 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应在全面了解个性的基础上个别对待。
    5.2 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5.3 与专项训练相结合,把心理训练同专项运动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5.4 用量化的指标评定心理训练的效果,这是维持和提高心理训练动机的一个关键,没有这种反馈,很难长期坚持心理训练。

    作者:李土佳|

    注释:
    ① 刘宝玉.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心理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7-10.
    ② 谭炳,春闫秀.对武术心理训练的探讨与实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2,(2):15-18.

    参考文献:
    [1] 范海彪.论高校武术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6):6-9.
    [2]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44-248.
    [3] 傅海金,曲润杰,常波.克服武术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良心态的心理训练方法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报,1998,(1):17-20.
    [4] 杜萍,晏萍,李淑红.浅谈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J].体育科研季刊,2001,(4):21-24.
    [5] 徐曼.浅析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和调整方法[J]. 搏击·武术科学,2005,(6):3-5.

2017年9月22日 20:1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