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联文库-企业内部免费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个人数字图书馆  博联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文库

开放大学设施农业产业的人才培养

总页    科研专区    农业农村    开放大学设施农业产业的人才培养
摘要:福建省近年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从业人员和人才需求不断攀升,为开放大学设施农业产业人才培养提供契机。基于农业供给测改革的需要,提出了开放大学设施农业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开放教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家庭农场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部,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每年夏季台风来临常常给农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设施农业既可摆脱不利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又能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2003年,教育部批准设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为与之相适应,一些院校先后开设了此专业。河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三所高校成为首批招生院校;至2005年,又新增加了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5所高校设立该学科专业;至今已有20余所高校设置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这些本科院校的办学经验为开放大学开设该专业提供了样榜和借鉴。

一、开放大学设施农业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

(一)开放大学开展设施农业产业人才培养的意义设施农业被看作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农业新兴产业。世界各国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都非常重视其相关人才的培养,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如荷兰、美国、日本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产业特点,设置信息、材料、工程、园艺、环境、经营等相关课程,注重技术和能力培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了相关学科的联合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由于传统农业学科的限制,设施农业大多附属于园艺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温室的增长己成为中国设施农业的亮点,与之相关的温室配套设施等二、三产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起,福建省相继引进和发展了地膜覆盖和塑料温棚栽培等技术,至2016年底,全省设施园艺面积已超过100万亩。2013年9月,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发〔2013〕9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并在政策、资金、示范区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为提升我省的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提供了良机,各地设施农业的建设与投入不断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开放大学设施农业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

(一)开放大学可作为培养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系统教育平台设施农业从业人员培养是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的当务之急。设施农业人才要求较高,不仅要掌握农业栽培管理知识,还要精通环境工程、机械方面的知识。目前我省设施农业从业人员多数毕业于农科或工科,生产经营方式以个体农户为主,没有或很少接受设施新技术的专门培训,缺乏适合设施农业生产和经营复合型人才。福建省现代化农业设施生产基地中能够独立操作的技术人才不多,远远不能适应这一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设施农业经营管理效益不高,制约了福建省设施农业的发展。我省开展设施农业专业本科教育的福建农林大学,从2005年开始招生,2009年有了第一届本科毕业生60人。从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真正从事设施农业专业的人员不超过一半,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从事一线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为此,借助开放大学作为一个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的系统教育平台,可以为设施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一种崭新、便捷、灵活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满足他们专业素质的提升需求。(二)开放大学开展设施农业产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模式设施农业是作为一种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技术装备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生产商品化、经营产业化的特点。开放大学在设施农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上进行了区分,其一,设施农业(都市农业方向),主要开展设施园艺方面的研究,侧重于设施应用于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水果及食用菌等作物的生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今后,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将形成以“新型职业农民+设施农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综合体。其二,设施农业(家庭农场方向),以设施园艺为主体,同时融入设施养殖与休闲观光的综合农业概念,创建以家庭农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生产模式,吸引企业作为设施农业投资主体,科研单位作为设施农业服务的主力,农民家庭作为生产操作的主人的模式,是本专业设置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三)开放大学开展设施农业产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本专业的专业计划遵循“面向在职从业、强主干、多方向、与从业资格认证能力标准深度融合”的思路,构建多元、立体的专业方向。一是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方式,依托行业,配置可满足不同就业需求和岗位群体选择的专业方向课程;二是采用学分互认、学分减免的方式,探索证书镶嵌机制,建设具有学历教育与行业培训、证书教育相结合特色的应用技术型的新型专业;三是实行“基地+实践+学习”的办学模式,对参加学习的学员,安排在省农科院“中以示范农场”及其合作单位的基地统一参与学习和实践,可以针对性地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基地的特色进行边在职培训、边现场指导的教与学模式,让学员学习后在实际动手操作和理论知识水平得到同步的提高,同时,各基地也可根据学员表现给予工资补助或择优安排就业。

三、开放大学设施农业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设施农业专业是一门专业跨度大、学科交叉性强的学科,设置的两个专业方向针对性较强,应用范围比较广,能切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实用性强,与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展的人才培养相吻合。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执业能力课、综合实践课、补修课和拓展课6大模块,各模块的内容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行业教育以及办学条件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或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目前设置的都市农业和家庭农场两个方向的模块课程,其内容完全实现与行业执业证书考核及行业培训的要求相融合。各模块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并设有毕业最低学分的限制,学员在学习必修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在各模块中自主选择选修课进行学习,只要达到该模块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总学分达到84学分,即可获得设施农业专业的学历证书。(一)公共基础课模块按照教育部本科教育和开放教育对计算机和英语学习要求所设置的课程。相比于普通高校,在职学习在此模块已经减少了较多的课程,学分仅占13%左右。(二)专业基础课模块根据设施农业专业的过程进行设计,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自主选课,只要达到该模块规定的毕业最低学分的要求即可。在此模块中,可以允许学生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有4个学分(两门课程)的选修机会,给予在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权限。(三)专业能力课模块该模块为开放性模块,可以根据福建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行业执(职)业要求以及办学条件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该模块的课程内容与行业证书或者行业培训内容深度融合,也可以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该模块为开放性模块,可以根据福建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办学条件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进行个性化定制。(四)综合实践模块根据设施农业专业的特点和行业的特点,教学计划设置了三个不同针对性的实践环节任务:一是参观认识实践,通过在“中以示范农场”开展认知实习,参与设施农业各个功能模块的实践,同时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和自己兴趣撰写参观实践报告;二是进行社会实践,对有工作岗位的学员可在自身岗位上开展实践并结合自身工作撰写实践报告,对于没有工作岗位或岗位不对口的,由学校统一安排实践并撰写实践报告;三是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在老师指导下,可在中以示范农场或校外实践基地开展论文的撰写工作并提交毕业论文。(五)补修课模块主要为专科阶段学习的学生中,部分不具备该专业的专科学历或不具备学习该专业相关基础知识的学生必须补修的课程。

四、创新开放大学设施农业产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中实践性环节的创新与落实是检验一个专业是否能成为特色的重要内容。设施农业专业以“中以农场”基地为主要阵地,形成“以合作研究引领专业发展,以示范培训促进专业教育的发展,以推广应用带动专业内涵提升”的“专业教学——示范培训——带动推广”互动的专业发展模式。通过实地集中认识实习,熟悉并掌握设施农业的整个流程,鼓励自主投资创业,从而培养一批“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设施农业类专业人才。(一)充分发挥“中以农场”为龙头的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建立遍及八闽大地的实践教学网络在福州市区建设的“中以示范农场”首期入驻的项目包括作物现代设施栽培、水产设施养殖、家禽智能设施养殖、现代奶牛养殖、精准施肥等,将成为中国尤其是福建家庭农场的设计建设、现代生产、管理营销的样板,也是融现代生产、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研究孵化、产业创新、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中以农场备有产品展示及培训设施,具备短期、中期、长期现场培训功能,可以用于培训现代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培养农场经营职业经理人、农场主及新型农民等。设施农业专业的学员,需要在“中以示范农场”进行认识实践。同时,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也可在这个农场以及由之派生出的其它农场进行实训教学.(二)建立校内“I-生态菜园”实践基地,并逐步完善其内部自动调控功能,为设施农业专业提供生产实习服务我校在左海校区已经建成生态菜园基地,供师生进行实践和体验活动监控系统安装后,操作人员可根据传感器实时监控数据对大棚内部采暖、通风、CO2发生器等设备进行操作,有效解决了现代化智能连动温室运行费用高,耗能大等缺点。监测系统还可根据蔬菜、水果生长条件设置警报值,当温湿度异常时进行报警,并自动调控各种传感参数,也可以人工调控各种参数。总之,在农业供给侧的改革中,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调优农产品结构,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常态,必然对人才需求和培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开放大学应当积极抓住契机,努力实现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争取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形成战略联盟,发挥各自的领域优势,强强合作,精心设计,实现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创新,从而助力我国设施农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和供给。

参考文献:
[1]马钊.王丽娟.刘少梅,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6):50-51.
[2]徐巍.刘慧英.史为民,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3).
[3]王正环.夏良玉,对开放大学茶产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
[4]刘波.翁启勇.郑回勇,等.福建省设施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中以示范农场为例[J].福建农业学报,2013,(4),387-391.

作者:林青 祁芳斌 王慰娟 张先佶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2018年3月21日 22:06
浏览量:0
收藏